記者 張思凱 通訊員 朱興中 報道
本報淄博訊 淄博礦業集團千米深井唐口煤礦已傳來喜訊:唐口克服千米井深帶來的高地溫、高地壓、高承壓水、軟巖等困難,2007年原煤生產突破290多萬噸,與2006年試生產時期相比增產30%。
不僅如此,淄礦在建設中研究的科技成果《千米埋深礦井建設技術及應用》,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,并在安徽淮南、山東棗莊和巨野以及河南永城等礦井廣泛應用,產生了數十億元的經濟效益。
淄礦集團用貸款和集資的資金運籌方式,用28個月、24個月和23個月的“生死時速”在濟(寧)北建成了“救命”的3對現代化礦井。濟北三礦采取合理集中生產、優化開采布局,減少巷道工程5496米,節資3290萬元。以“高起點、高標準、高要求、投資少、用人少、見效快”被專家稱為“嶄新的濟北模式”。
淄礦在全國各地開采的礦井都在300米以上,有的超千米。唐口煤礦的3個立井就是在同一廣場內均超千米。他們開發了大流速下快速凍結技術、一線總數字測溫技術、針對性灌漿降速和強化降溫技術、壓水擴縫注漿堵水技術,解決了微裂隙水的封堵等難題。像這樣的科技創新項目,每年淄礦都成功100余項。
淄礦集團研究成果“礦區采動減沉——村莊群下寬條帶開采實現高產高效技術研究”,獲中國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和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,解放出“三下”(水下、道路下、建筑物下)壓煤50%左右。前不久,岱莊礦著手研究“膏體充填技術”,將采出80%以上的煤炭,延長礦井服務年限5年以上,多采出1000萬噸優質煤。
“十五”以來,淄礦共投入科研經費2.8億元,完成科研項目1316項,鑒定科研成果191項,申請專利56項,解決了安全生產中的難題,并全部轉化成了生產力。